廣州古代名
政治
廣州市志《建置志》記載唐末,群雄並起。後梁貞明三年(917),清海軍節度使劉隱之弟劉岩稱帝廣州,以廣州為興王府,年號乾亨,國號大越,次年冬改為漢,史稱“南漢”。行政區劃基本上繼承唐朝的建制。升廣州為興王府,在州縣稀疏的粵東和粵北,增置1府4州。南漢後,全境共轄60州、214縣。將南海縣撤銷,改為常康、鹹寧兩縣,比擬唐帝都長安,並建永豐、重合二場。鹹寧縣城在順德簡岸村,二場在今佛山。南漢初興王府轄境沿唐廣州,惟南海縣撤改為常康、鹹寧二縣,共轄十四縣。乾亨四年(920),湞陽歸英州。南漢時廣州地區屬鹹寧、常康、番禺、增城縣地。
唐天祐二年(905),劉龑(龑)的父親劉謙在嶺南的封州(今廣東封開)任刺史,擁兵過萬,戰艦百餘。劉謙死後,劉龑的兄長劉隱繼承父職。唐天祐二年(905年),劉隱任清 海軍(嶺南東道)節度使。907年,劉隱受後梁封為彭郡王,909年改封為南平王,次年又改封為南海王。唐末,嶺南士人云集,有的是為了避戰亂,有的是被流放嶺南的名臣後裔,還有因戰亂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滿地方官。劉隱收用這三類士人為輔佐。他遣其弟劉岩率兵平定嶺南東西兩道諸割據勢力,控制了嶺南;西與楚爭容桂之地,攻占了容、邕兩管(今廣西西部、南部及廣東部分地區)。劉隱還沒來得及稱帝建國,就因病在廣州去世。劉岩接任靜海軍節度使,其後又襲封南海王稱號。劉隱死後六年(917年),劉岩於後梁貞明三年(917年)在廣州(時名番禺)稱帝,建國號為「大越」, 改年號為「乾亨」,定都號興王府(廣州)。次年,劉岩自稱是漢朝皇室的後裔,為了表示自己建國是恢復昔日的漢家天下,於是又改國號為「大漢」,史稱南漢,以別於北漢。 劉岩有乾亨、白龍、大有三個年號。
大有十年(937年),南漢的交州發生兵變,屬將皎公羨殺死了主管官員,割據一方,另一屬將吳權領兵攻打皎公羨,皎公羨便求救於劉龑,劉龑封兒子劉洪操為交王,然後領兵進攻吳權,結果被吳權打敗,劉洪操陣亡。吳權從此占有了交州,吳權建立的王朝即越南吳朝。大有十五年(942)劉岩卒,其子劉玢(原名洪度)嗣位。次年,玢弟劉晟(原名洪熙)殺玢自立。乾和六年(948)劉晟乘楚國內亂,派兵攻楚,至九年,得楚10餘州。十六年(958),劉晟卒。其子劉鋹(原名繼興)嗣位。
劉岩在位時依靠士人治政,盡任士人為諸州刺史,還通過科舉,每年錄用進士、明經10餘人為官,避免了武職官據地稱雄之患。但劉岩及其繼任者均為荒淫殘暴之君,廣聚珠寶珍玩,大興土木。為了科斂重賦並鎮壓人民的反抗,南漢統治者濫用酷刑,民眾不堪其苦。劉鋹即位後,宦官壟斷了大權,朝政更加腐敗。
南漢帝劉玢即位後驕傲奢侈,不理政事,荒淫無道,並且猜忌諸弟,劉弘熙因此有政變之意。南漢光天二年(943年),劉弘熙找來力士數人表演角力,與劉玢飲宴觀賞,當晚宴會結束,劉玢大醉,劉弘熙即命力士抓住劉玢,摧擊其前胸斃命。翌晨,越王劉弘昌率諸弟至寢殿,迎劉弘熙即皇帝位,劉弘熙繼位後,改名劉晟,改年號應乾,同年稍後又改元乾和。然而劉晟即帝位後亦如同其兄劉玢一樣猜忌諸弟,因此不久後就逐漸殺光其弟,並將他們的兒子殺死,女兒收入後宮。又興建離宮一千餘間,以珠寶裝飾,並設有許多殘酷的刑具,號“生地獄”。命宮女為女侍中,參與政事,由於宗室元勛幾乎剷除殆盡,當權者就是宦官、宮女這些人而已。乾和六年(948年)劉晟派兵攻南楚,不久南楚內亂,乾和九年(951年)趁南楚為南唐所滅之際,占有南楚嶺南之地。乾和十六年(958年)劉晟去世,諡文武光聖明孝皇帝,廟號中宗,子劉鋹繼位。後主-劉鋹(劉繼興)在位14年。劉晟長子。劉晟卒,以長子即位。
公元970年9月,北宋發十州兵馬攻陷嶺南賀、昭、桂、連。同年12月韶州蓮花山一戰,北宋擊潰十幾萬南漢軍,南漢敗局已定。嶺南百姓苦於戰亂,對劉氏政權非常厭恨,興王府的居民甚至故意把每家必備的一個防火桶叫成“宋一統”。南漢抗拒宋軍,前後達8年之久。971年正月,宋軍大破雄州、英州,沿江而下,屯兵興王府城西雙女峰下。宋開寶四年(即南漢大寶十四年,971)2月,南漢6萬守軍兵敗將亡。劉鋹降,南漢滅亡。
經濟
南漢是一個商業氣息濃郁的國家,“嶺北行商至國都,必召示之夸其富”,“每見北人,盛夸嶺海之強”。馬端臨謂:“宋興,而吳、蜀、江南、荊湖、南粵,皆號富強”。錢多為主,錢少為奴視為一般的準則。
劉岩建立南漢國後,“立學校,開貢舉,設銓選,一依唐制”。南漢朝廷中多中原士大夫,因此劉岩擴建興王府時基本是仿照唐代長安,但與長安又有一個明顯的區別,那就是商業區“市”和住宅區“坊”沒有嚴格地分開,廣州自此真正具備了都城特點,城市布局合理,區域分工非常明確,在廣州城建史上寫下了重要一頁。
興王府由內城、郭城、任囂城、西城和西部市區組成。內城包括宮城與皇城,皇城之南為郭城。郭城內,坊市布列大街左右,是人煙稠密的商業居住區。任囂城地處東城和北部郊區,為宮城屏障,是官員貴族居住區,東城中還設有大鹽倉。西部市區也是商業居住區,箇中設有蕃坊。商人只要繳納一定的商稅,就可以自行選擇地點設店擺攤。中國其他城市,直到宋朝逐漸打破坊、市分設制度。劉氏先行一步,未必有多少理念上的先知先覺,只不過出身商家,從經驗出發,認為這樣更方便商業活動。
興王府西部市區居民稠密,萬商雲集,寶貨充盈,十分熱鬧。這一帶人工河交錯,風景優美,富豪們修建了不少私家園林,劉氏也在此特辟宮苑,形成了園林化特色。西部市區富人多,廣州人把有錢人家的孩子稱為“西關大少”、“西關小姐”便是自此開始。嶺南一直是中原人眼中的化外之地,又因瀕臨大海,和外國商賈貿易往來頻繁,終唐之世,都沒有完全納入全國統一的經濟體系之中。自晉至唐,歷代都曾禁錢逾嶺,所以嶺南市面上銅錢流通量有限。
917年,劉岩下令開鑄銅製和鉛制的"乾亨重寶",這是嶺南有史以來首次大規模造幣。嶺南銅礦在連山、陽春,鉛礦在陽春、四會,南漢就在礦產地設爐造錢,不論銅錢還是鉛錢,最小的周徑7分,每個重3銖6參,比唐開元、天寶錢重一半。據《南漢書》記載,劉氏鼎盛時,博羅縣“山谷間斗米一二錢”,南漢末年,“瓊州斗米稅四錢”,邕州“民入城者,人輸一錢”。終南漢一代,民間買賣、納稅普遍用銅錢、鉛錢,“乾亨重寶”在嶺南流通了50多年。
五代十國時期,占據江淮的吳國富裕強大,對北方小朝廷一直採取抵制的態度,這樣中原與東南地區交通大多取道湖、湘、桂、粵,再轉至閩、浙。興王府於是成為南北交通的樞紐,一度受黃巢軍打擊而蕭條的廣州商貿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,成為國內商業最繁盛的城市之一。
劉岩常在金碧輝煌的宮殿里接見商賈,展示嶺南的珍珠、翡翠等 寶物,《五國故事》稱之“有欺四方、傲中國之意,每見北人,盛夸嶺海之強”。薛居正的《舊五代史》更以不滿的口氣描述劉岩“廣聚南海珠璣,西通黔蜀,得其珍玩,窮奢極欲,僭一方,與嶺北諸藩歲時交聘”。
當時各地商賈絡繹南來,麇集興王府,粵商也攜資北上,活躍於各大城市。劉岩不愧商人之,甚有商家本色--往來都是客,管他是敵是友,皆歡迎通商,反正只要有錢賺就行。做買賣免不了會發生種種意外,例如劉岩以兄事之的吳越錢氏,竟“多掠得嶺南商賈寶貨”;南平高氏也常“邀留”南漢商使,強掠財貨。南平國轄境不過江陵一帶,介於南唐、楚、蜀和中原之間,國小勢弱,對中原的唐、晉、契丹、漢以及南方的南漢、吳、南唐、閩、楚、後蜀,皆稱臣。
南漢在劉岩治理下日漸富強,王夫之的《宋論》稱其“坐擁百粵,閉關自擅,而不毒民”,使國家出現“府庫充實,政事清明,輯睦四鄰,邊烽無警”的大治景象,成為堪與吳國、前後蜀等比肩的南方強國。
文化
劉龑做皇帝比中原的皇帝更迷信,他非常喜歡《周易》,也經常算卦,年號的改變,以及名字的變動,原因都是算卦所致。遇到大事就拿出《周易》算一卦卜卜吉凶,他改名為劉龔後,有個僧人說根據讖書所說,叫龔的人會滅掉他的南漢,於是他就根據《周易》里的“ 飛龍在天”,自己造了個字- 龑,上龍下天,定發音為岩,以此為自己的名字。 後來楚王馬殷派兵攻打封州,守將打了敗仗,劉陟也趕忙拿出《周易》算卦,得到“ 大有”二字,於是把年號改成了大有,還大赦罪犯以求吉利。然後派大將蘇章領兵三千,增援封州,蘇章假裝戰敗誘敵深入,然後用鐵索鎖住了楚的戰船,全殲了楚軍,取得了勝利,劉陟聽到喜報,高興地摸了摸《周易》,對算卦更深信不疑了。
南漢、南唐曾經是友好鄰邦,潘佑《為李後主與南漢後主書》稱兩國“情若弟兄,義同交契”。南漢末年政治黑暗,“作燒煮剝剔、刀山劍樹之刑,或令罪人斗虎抵象。又賦斂煩重,人不聊生。”,邕州“民入城者,人輸一錢”,“置媚川都,定其課,令入海五百尺採珠。所居宮殿以珠、玳瑁飾之。陳延壽作諸淫巧,日費數萬金。”
劉鋹時,日與波斯女等大宮中游宴,“無名之費,日有千萬”,其官制則有特殊的規定,科舉被錄取者,若要做官必須先淨身,也就是閹割。在劉鋹看來,百官們有家有室,有妻兒老小,肯定不能對皇上盡忠。
劉岩犯了封建統治者的通病,到晚年自傲自滿,不思進取,暴政漸興,他甚至將毒刑殺人當做遊戲取樂:或把人投入大湯鍋,或把人放在燒紅的鐵床上烤炙,或把人開膛破肚屠割,名目繁多不勝枚舉。《舊五代史》說:一方之民,若據爐火。其前後反差之大,令人瞠目。
南漢世系
廟號 | 諡號 | 姓名 | 在位時間 | 年號 | 備註 |
太祖 | 文帝 | 劉安仁 | 追尊 | ||
代祖 | 聖武帝 | 劉謙 | 追尊 | ||
烈祖 | 襄帝 | 劉隱 | 追尊 | ||
高祖 | 天皇大帝 | 劉龑 | 917年―942年 | 乾亨 白龍 大有 | |
殤帝 | 劉玢 | 942年―943年 | 天光 | ||
中宗 | 文武光聖明孝帝 | 劉晟 | 943年―958年 | 應乾 乾和 | |
惠帝 | 劉鋹 | 958年―971年 | 大寶 | 後世多稱後主 |
遺蹟
2003年2月,廣東省委、省政府和廣州市委、市政府決定興建廣州地區高 校新校區(廣州大學城),選址廣州市蕃禺區新造鎮小谷圍島。3月,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島上文物進行全面調查。2003年6月—2004年10月,對施工範圍發現文物的地點進行考古勘探和搶救發掘。分別在小谷圍島西部的北亭村的青崗和大香山發現2座南漢時期的磚室大墓,經發掘考證,為南漢的德陵和康陵。
德陵是南漢奠基者烈宗劉隱的陵墓,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北亭村青崗北坡,大香山南坡,南距大香山康陵800米。2003年進行了清理,該墓坐南朝北,為帶墓道長方形多重券頂磚室墓,墓坑長26.47米,寬5.82米,現存占地面積約154平方米。出土青瓷罐和釉陶罐共272件。
康陵是南漢高祖劉岩的陵墓,該陵位於北亭村大香山南坡,北與青崗德陵相距800米。陵墓依大香山南坡的地勢呈南北分布。地面建有長方形陵園,陵園四周繞以陵垣,四隅有角闕。陵台位於陵園的中部偏北,處大香山南坡的二級台地,為磚包土的方座圓丘結構。地宮在陵台正下方,為帶墓道的長方形多重券頂磚室墓。墓內前室當門橫立石哀冊文一通,保存完好,明確記載了墓主的身份和年代。
康陵地處大香山南麓,分地上建築和地下玄宮兩部分。地宮位於山坡南端的一級台階,為帶墓道的豎穴磚室墓。墓穴上方為磚土結構的圓壇建築;山坡的第二級台階,在圓壇的東北和西北面築有方形台基。三者呈倒“品”字形分布,相距約50米。壇體為方座圓丘,由圓台、方台、散水等分層構成。
專家指出,康陵積土為陵,卻又與眾不同:在墳丘上建成磚壁圓丘,在中國陵寢制度上是第一次發現。康陵是五代陵中非常完整的一座,地面建築規模非常宏大,現還在不斷擴大發掘範圍。
圓壇下是地宮,墓道在圓壇坡道下面。墓室內全長11米、寬3.15米、高3.3米。墓室前室當門橫立著一通石哀冊。石哀冊保存完好,其形如碑。首題“高祖天皇大帝哀冊文”,38行,滿行35字,共1062字。石哀冊上明確記載:高祖(劉岩)於大有十五年(942)四月崩,於光天元年九月“遷神於康陵”。這是證明墓主身份的最好證據。
南漢二陵是五代十國考古的重大發現,對於研究南漢國的歷史和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。